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车众资讯 > 二手车行业 > > 正文

“置换”是块肉骨头

  • 时间:2013-08-26 16:08
  • 来源:新华网
  • 作者:转载

       “旧车置换”由来已久,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,早在好几年前东莞就已经出现,但从未像现在这么疯狂过。原价置换,单就字面上的意思而言,即指一辆旧车可以照原价卖出去。这足以挑起消费者的兴趣点,但这种原价置换有很严格的条件限制,一般要求旧车的车龄在3年、5万公里以内,未发生过重大事故。同时,能够置换的车型、数量非常有限,而且原有的优惠会取消。

  “置换”是块肉骨头,有香喷喷的肉,也有硌牙的硬骨头,是吃到肉还是硌到牙,就看你怎么啃。目前,在东莞一些经销商中,二手车置换在新车销售中的占比为20%—30%左右,而在首都北京,这一占比达到了六成。由此可见,二手车置换的潜力还非常大。

  置换所带动的新车销量仅仅是个开始,旧车消化渠道、置换后的一系列后续服务才是关键。

  “原价置换”是换汤不换药

  6月下旬,东莞车市首现“旧车原价置换”,引起阵阵涟漪。原来,为促进新车销售,东莞各车商纷纷推出“二手车置换”业务,并成立专门的“二手车部”,提供相应的服务,比较抢人眼球的“旧车原价置换”更是有着巨大的诱惑力。

  其实这并非东莞首创,笔者之前在其他珠三角城市也听到过这样的促销名目,在当前车价不断走低、常规促销难以奏效、经销商“卖多亏多”的车市环境下,车商火拼二手车置换市场,在“以旧换新”业务上大做文章,无疑多了条更灵活的出路。但问题是,这样的“旧车原价置换”是否足够令人心动?想必大部分消费者如笔者一样,最初看到这个,心头一阵激动,手头的车用了两三年,少说也蒸发了车价20%—30%的资产,为何不换辆新车呢?但仔细寻思一番,就会发现其中不妥之处。“旧车原价置换”不过是“换汤不换药”,没有真实惠。

  首先,可以置换的新车并非品牌全系车型,大多为指定车型,或是库存车,或是高配版,总有一些细节与你想象的不一样。即使置换的车型可以接受,在提车时还得注意认真检查新车车况。其次,尽管打出的是“旧车原价置换”,但重利商人不会算错账本,对旧车也会有一定的限制,几年车龄的旧车才能入围要打听清楚。一家4S店透露,其旧车必须未满三年且行驶里程不超过五万公里,车况优良无事故,如之前发生过大修之类的,可递减折扣回购,客户补齐差价即可换购新车。你家旧车未达到以上条件,可就要靠边站了。

  “吸金术”轻易学不来

  7月1日起,广州新限牌令正式实施,有效期为5年,给在低潮中徘徊已久的广州车市迎来了戏剧性的结果,各品牌经销商不约而同推出“以旧换新”和汽车金融相结合的促销活动。进入7月,广州车市掀起了一波罕见的“置换”热潮。但对于东莞车市而言,置换促销政策缺少天时和地利两味“药引子”,颇有“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”的意味。以一汽丰田广州番禺某金牌4S店为例,其实去年6月该店也已推出过“旧车原价换新皇冠”的活动(限量50台新皇冠),但其收效无法与新限牌令颁布后同日而语。

  “旧车原价置换新车”本是破釜沉舟的无奈之举,一线城市销售任务居高不下,库存的大排量或高端车型财务成本高得吓人,与其每天坐看利息“滚雪球”,很多经销商选择折本放手一搏。但不是每个人都有“三脚豹”的运气。“原价置换”或许能吸引消费者眼球,但能否成为东莞汽车经销商的“吸金术”,则有待市场为他们“卜一卦”。

  天上不会掉馅饼

  前段时间回老家——一个被汽车厂商定义为三、四线城市的地方,表弟很兴奋地告诉笔者,他目前在用的那款汽车品牌4S店正推出“全价置换”活动,他打算去了解一下,可以的话换掉旧车。但表弟的兴奋很快被我的一席话浇灭了。我帮他算了一笔账:你的旧车折旧价大概为2万元,而那款新车目前的优惠价都有2万元,如果你享受“全价置换”,就没法享受购车优惠,这两项一抵消,你一点便宜没捞着。表弟掐指一算,果然如此,只好暂时取消换车计划。

  “全价置换”并不是新鲜事,早在几年前,就被众多豪华品牌所采用,大抵是因为豪车的利润空间大,价格政策灵活,因此消化那点折旧费并非难事。如今老树开新花,“全价置换”在今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大放异彩,被众多汽车品牌所采用。

  “全价置换”究竟是车商冲量的无奈之举,还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营销噱头,消费者并不得而知,但其背后是车商严苛的游戏规则。对于前来置换的二手车,车商通常对车龄、车况、车型限定严格,如年限不超过3年、行驶里程不超过5万公里、无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等,有些还对品牌和车型有所规定,有些保值率相对差的车型难免遭受歧视。这样一筛选,符合置换条件的二手车所剩无几了。同样,被置换的新车大多是上市时售价过高、随后又大幅降价的中高级车,降价优惠是不能同时享受的,而且消费者还要被强行接受豪华版、加配精品等。仔细算一下,其实“全价置换”与“一般置换”就是个等量代换的方程式,综合下来,两者都差不多。

  众所周知,现在经销商卖车利润低,很多都是赔本卖车,如果这样动辄几万元地赔,即使有售后填补,恐怕也没有几个车商有这样的实力支撑。我们不能苛责车商的虚假宣传,毕竟从政策上解释他们是无懈可击的。消费者只需理性地认清一点,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,任何一个宣传口号,只是一个营销行为。

(责任编辑:约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