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所有人以为特斯拉要凭借自研的Dojo超级计算机,在AI训练领域另起炉灶、挑战英伟达时,埃隆·马斯克却突然来了个“回马枪”。
近日,特斯拉在季度财报中宣布,将大幅扩充其AI算力基础设施——计划在2025年底前投入超过5亿美元,从英伟达购买多达35万个H100 GPU。这一举动被外界广泛解读为:即便是偏执于垂直整合的特斯拉,也不得不向现阶段英伟达在AI算力上的绝对统治力“低头”。
“Dojo”并未被终结,但马斯克用真金白银的投票告诉我们:市场,等不及了
1. 马斯克的“两手策略”:务实高于理想
Dojo是“未来”,但NVDA是“现在”:Dojo是特斯拉为特定工作负载(如自动驾驶视频训练)设计的专用芯片,长远看成本更低。但其生态和成熟度无法与英伟达的CUDA帝国相提并论。特斯拉等不起Dojo慢慢迭代,必须用英伟达的芯片加速当下的研发竞赛。
规模说明一切:35万个H100是什么概念?这几乎相当于全球顶级科技公司H100保有量的一个巨大份额。马斯克的目标是构建全球最强大的AI训练集群之一,而他选择的基石,是英伟达。
2. 一盆冷水,浇向中国车企的“AI幻想”
马斯克的选择,无疑给所有投身智能驾驶的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。
警钟一:自研芯片的“马拉松”远比想象中艰难。强如特斯拉,拥有顶尖的工程团队、庞大的数据和不差钱的资本,依然无法在短期内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。这对于那些刚刚起步或仍在规划自研芯片的中国车企来说,预示前路充满挑战。
警钟二:算力,已成为智能汽车竞争的“军备竞赛”。没有足够的顶级算力,就无法高效地训练更先进的AI模型。当特斯拉用35万个H100“军火库”武装自己时,中国车企们手里的算力筹码还够看吗?这直接关系到下一代智能驾驶功能的迭代速度和用户体验。
警钟三:软件定义汽车,但硬件是根基。我们常说“软件定义汽车”,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强大、可靠且可扩展的硬件基础。如果最核心的算力基石受制于人,那么“灵魂”还能完全由自己掌控吗?
3. 中国车企的答卷,应该如何作答?
前路艰难,但并非无解。中国车企需要一场深刻的“觉醒”。
一:极度务实,拥抱全球供应链。放弃“全栈自研”的幻想,在战略上学习特斯拉的“两手抓”。在自研长远技术的同时,必须不惜成本地获取当前最先进的算力资源(包括英伟达、AMD等),确保研发不掉队。这是活下去、参与竞争的前提。
二:聚焦应用,打造差异化优势。芯片和算力是基础,但最终胜出靠的是基于这些基础构建的算法和用户体验。中国拥有更复杂的路况和庞大的用户数据,如何在数据利用效率、算法创新和用户体验本土化上做到极致,是突围的关键。
三:合力突围,共建生态。单一车企的力量难以撼动芯片巨头的格局。或许可以通过行业联盟、与国家级计算平台合作等方式,集中资源,在芯片采购、联合研发甚至生态建设上形成合力,提升议价能力和话语权。
答案四:另辟蹊径,探索新架构。在追逐通用GPU的同时,也可以关注存算一体、光子计算等新兴架构,或许能在下一代计算范式中找到换道超车的机会。
马斯克的选择,不是一场简单的“背叛”,而是一次极度务实的商业决策。它撕开了AI竞赛残酷的一面:理想需要时间,但市场只争朝夕。
对于中国车企而言,这既是严峻的挑战,也是一次清晰的启示。真正的竞赛,不在于是否要完全摆脱谁,而在于如何以最快的速度、最高的效率,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转化为自身独一无二的竞争力。
这场关于“灵魂”的战争,已经从软件层面,深入到了最底层的算力之心。 中国车企的答卷,才刚刚开始书写。
(责任编辑:约翰)